首页

西安女王珍妮

时间:2025-05-28 20:36:40 作者:上海启动建设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 浏览量:43381

  中新网上海5月27日电 (谢梦圆)27日,上海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在沪启动,会上首次发布了《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建设研究蓝皮书》,标志着中国在构建国际航运绿色治理规则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第83届环保会议上,针对50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经济”净零排放管控新政正式获批。该新政将自2028年起对国际航行超标排放船舶实施阶梯性碳费机制。船舶所使用的燃料需经过全生命周期碳强度核算,并基于认证结果进行碳费缴纳。这标志着建立权威、独立、符合IMO标准的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成为全球航运业的当务之急。

27日,上海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在沪启动。谢梦圆摄

  为积极应对国际规则调整,上海海事局、上海市交通委牵头组织上海海事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国内主要能源、航运企业及认证服务机构,于今年3月发起成立了“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作为中国首个专注于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的法定实体。

  协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系统编制了《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建设研究蓝皮书》,明确覆盖船用燃料原料采集、生产加工、运输分销、船上使用等各环节碳排放核算路径。蓝皮书全面对标IMO、欧盟等国际先进政策与认证制度,结合中国航运燃料产业实际,从政策、标准、组织、数字平台等维度,提出建立统一、高效、国际接轨的认证制度的总体框架,为中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低碳治理体系提供了“上海方案”。

  目前,协会正在加快推进自主认证体系文件编制,计划于今年底完成核心制度设计并进入试运行阶段。技术支持方面,认证体系将以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与验证平台,确保燃料碳足迹信息可追溯、可核查、可信赖。

  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处在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关键时期,推动航运绿色化转型已成为提升上海航运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抓手。

  中国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的建设,既是推动上海构建国际绿色燃料交易和认证服务中心的重要支点,也是中国在全球绿色航运治理体系中积极作为的重要体现。该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绿色航运话语权,更将助力上海在新一轮国际航运竞争中掌握主动。(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防办:今年防汛抗旱防台风要强化预警响应联动和直达基层一线的预警“叫应”

吴江浩大使在致辞中向广大女性朋友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的贡献致以由衷敬意,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妇女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广大女性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在奋斗中建功立业,各个领域都活跃着女性的风姿。中国女性的获得感、幸福感和社会贡献度持续增强,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绽放新的光彩,书写新的荣光。吴江浩表示,在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两国女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期待两国女性加强对话交流,以女性的独特力量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湖北宜昌连办三峡大坝青年集体婚礼弘扬婚恋新风

新疆阿克苏地区能源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既是能源生产大区,也是能源输出大区,是南疆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国网阿克苏供电公司加快推进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随着阿克苏地区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加,阿克苏地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推进。

东西问丨徐克谦:中国哲学对世界共同面对问题的启发

当天,众议院以286票赞成、134票反对的结果通过1.2万亿美元政府预算案,以避免部分联邦政府机构在当天午夜“关门”。其中,112名共和党议员和22名民主党议员投票反对。

国资委:202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1157.36万元

一是针对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二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老年人和幼童应尽量避免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确需前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三是加强对老年人和幼童的日常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视情况及时就医,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和陪同人员都应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如果家庭成员中出现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内的其他成员,尤其是避免接触老年人和儿童。

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在海南澄迈签约

良种是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目前我国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的种业根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小麦、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短季棉品种。良种播下良法跟上,工厂化育苗在全国多地推广,对稳定早稻面积、提升单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精密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主推技术296项,持续推进全国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油单产潜力。春管装上“数字引擎”,智慧农业大显身手。促弱控旺、培育壮苗、植保作业……空中无人机、地上摄像头、地下传感器,再加上物联网,在麦田里装上“千里眼”“顺风耳”,会种田已经变身“慧种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